中日关系新局面:高市“台湾有事”言论后两国从“政冷经热”转向“政经俱冷”? 

高市早苗举起右手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2025年11月22日早上7点04分
最近更新: 4 分钟前

进入本世纪以来,中国和日本的“蜜月期”已经结束,自那时起,形容这对东亚邻居的关系,最常用的词是“政(治)冷经(济)热”——用来形容中国和日本波折外交关系,以及急速膨胀的贸易规模。

但本月因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台湾有事”的言论引发的纷争,使得“政冷经热”有可能转变为“政经俱冷”的新局面。中国短短几天之内,报复措施频密:暂停日本水产进口,停止牛肉进口磋商,发布旅游和留学警告。

这些频繁的报复性反击背后,对日本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如果中日进入“政经俱冷”的新局面,哪些产业最易受到冲击?更重要的是,中国是否会进一步升级,像2010年钓鱼岛装船事件后进行稀土禁运的打击,甚至更进一步提高关税和禁运其他上游原材料?这些问号都为中日经贸关系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借此机会,BBC中文梳理中日经贸关系的细节,以观察这种经贸动荡所带来的影响和代价。

你的器材不支持播放多媒体材料

03:37

高市早苗“台湾有事论”如何让中日关系紧张升温?

中国:几乎每天一个反制措施

高市早苗“台湾有事”言论后,中国几乎以每天发布一个反制措施:

11月14日,中国外交部发布领事提醒,建议中国公民“近期避免前往日本”。​

11月15日,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发布赴日旅游安全提示,多家国有和民营旅行社随后下调、暂停赴日旅游团组,由多家大型航司联合实施免费退改,​实际效果短期显著。路透社援引航空分析师称,至少10家中国航空公司提供日本航线退改服务,估计约有50万张机票已被取消,部分航线退改率超八成,短期赴日游客人数骤降。​

11月16日,教育部发布“留学预警”,呼吁赴日留学人员谨慎决策,明确指出“在日留学体验变差风险上升”。​一些中国高校临时调整招生宣传策略和赴中推广活动。​

11月18日,中国海关总署再次暂停进口全部日本水产品,连同先前实施的福岛及相关都县出口禁令,进一步封锁日本水产品对华出口。​

值得注意的是,禁令以“食品安全和核污水监测”为表面理由,中国外交部同时点名高市言论为触发节点,强调“当前形势下即使日本水产品对华出口也无人问津”。​

除海产品禁令外,中国外交部同步暂停原拟恢复日本牛肉对华出口的相关磋商。​牛肉出口自2001年因疯牛病就已中断,日本政府近年持续推动恢复,受此次事件影响,谈判进程再次停滞,被视为对高市言论的配套反制。

在东京浅草寺观光和拍照的中国游客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在东京浅草寺观光和拍照的中国游客

经贸痛点:旅游业和农副业

旅游业是日本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游客是其中最大的群体——旅游业约占日本GDP的7%。中国游客在2025年前9个月占所有访日游客的23%,排名第一。

中国游客的购买力也高,中国游客人均消费27.7万日元(约1.25万元人民币),是各国访日游客平均水平22.7万日元(1.03万元人民币)的122%。

野村综合研究所的一份报告测算,如果中国游客抵制持续一年,日本可能损失1.8至2.2万亿日元(约140亿美元),相当于日本GDP的0.36%左右。这表明中国的反制经过精心计算,意在精准打击日本经济复苏的痛点旅游业。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发布的旅行警告,而非禁令,中国赴日旅行会受到影响,但不会直接归零。穆迪分析公司经济学家安格里克(Stefan Angrick)表示,中国游客人数的急剧下降对日本经济将是“刺痛性打击”,“并非灾难性的”,但对于一个已经在努力寻找增长动力的经济体来说,这是一个“不受欢迎的拖累”。

你的器材不支持播放多媒体材料

04:59

中日民众如何解读这场外交风波?

另外两条反击措施则都是关于农副业——水产品和牛肉。

因为福岛核污水排海计划,2023年8月中国全面禁止进口日本水产品,而此前一年(2022 年)日本对华出口海产品为871亿日元(39亿元人民币),占全部出口水产品的22.5%。

此后两年,都处于冰封期,直到今年才开始解冻;11月7日,日本农林水产大臣铃木宪和公开表示,因中国禁运而中断的水产品“已经重新开始出货”,但就在同一天,高市早苗的发言引发中方反对,仅仅11天后,中国再次事实上禁运日本水产。

另一个更为漫长的谈判则是牛肉。2001年日本爆发疯牛病后,中国暂停进口日本牛肉,其后经历超过20年的漫长谈判。2019年两国一度签署动物卫生检疫协定,但因为新冠疫情等因素未进一步推进,直到今年7月,日方宣布中方关于日本牛肉的动物卫生检疫协定“正式生效”,这被视为日本牛肉重啓对华出口的“重大前提”。

结果在11月漫长的谈判再经历波折,磋商再次中断。而对日本而言,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牛肉进口国,日本在20年间未能染指。

值得注意的是, 日本农业协同组合(JA,简称“农协”)是自民党最核心的传统票仓和政治资金来源,其中日本海产品出口集中在北海道(扇贝)、东北地区(鲑鱼、鳕鱼)等自民党传统农村选区;牛肉生产同样集中在九州、东北等地方票仓。

因此,这两项反制措施,类似中美贸易战中对美大豆禁运——都是利用农产品贸易的政治敏感性,对执政党的农村选民基础施加压力,试图迫使对方在外交政策上让步。

2012 年日本将“钓鱼岛”国有化的事件引发中国抗议,愤怒的人群在各大城市走上街头。图为深圳的抗议人群。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2012 年日本将“钓鱼岛”国有化的事件引发中国抗议,愤怒的人群在各大城市走上街头。图为深圳的抗议人群。

信号烈度:远超2012年钓鱼岛事件

作为中日关系恶化的连带损失,日本民间非营利组织“言论NPO”原定于11月22至24日在北京举行的第21届东京-北京论坛延期举行。

自2005年起每年举办,汇聚中日两国政治、经济和学术界人士。即使在2020年疫情期间,论坛也改为线上举行,从未完全取消。上一次延期发生在2013年(钓鱼岛“国有化”事件次年)。

“言论NPO”代表工藤泰志在东京千代田区召开记者会,明确表示:“深切感受到中方态度的严厉”,而且“这次传递了远超钓鱼岛问题的强烈信号”

花旗集团(Citigroup)分析师坂上凌太(Ryota Sakagami)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他向媒体Asia Times表示,如果此次中国游客减少的程度与2012年相当,但对日本经济和企业盈利的影响程度要比当年大得多。

在此氛围之下,在中国也有不少声音认为,应该使用“稀土”这一有力武器。仅仅一个月前,在与美国进行贸易谈判期间,中国威胁对美国进行稀土禁运。

而在更早的 2010 年,发生了钓鱼岛(日本称尖阁诸岛)撞船事件后,中国对日本实施了事实上的稀土出口限制,实际操作中,通过海关“延迟通关”、加强检验检疫等技术性手段,事实上停止了对日稀土出口约两个月,当时日本90% 的稀土进口自中国。

那次时间之后,日本政府开启稀土进口多元化战略,与澳大利亚、越南、蒙古等国签署稀土合作协定。目前,日本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度从2010年的90%降至目前的60%。路透社的报道指出,日本已大幅降低对华依赖,再次禁运的效果将远不如2010年。


Leave a Reply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