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像来源,Reuters
黎智英自2020年12月以来一直被收押。
经过五个多月的等待,中国香港特区高等法院再次就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串谋勾结外国势力危害国家安全”案件开庭,听取结案陈词。
今年77岁的黎智英于2020年8月被香港国安警察拘捕,同年12月遭起诉,成为《香港国安法》“勾结外国或者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罪”下被诉第一人,引起西方国家政府与人权倡议团体关注。一旦被判有罪,最高可被处以无期徒刑(终身监禁)。
案件经两度押后在2023年12月开审,断续进行近11个月。之后,黎智英作为证人接受控辩双方与法官盘问,直到2025年3月方告完成。8月14日,双方展开结案陈词,预计需时八天。
BBC中文梳理该案从拘捕到审判全过程。
-
香港壹传媒创始人黎智英身负的多起案件 一图看完全过程2023年12月28日
-
香港国安法五周年:六张图表看清国安元素如何进入市民日常2025年6月30日
-
香港《国安法》:沿袭自英国的刑事司法流程怎么走?2024年5月28日
黎智英“勾结”案:从立法到拘捕
2020年6月30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香港国安法》以及对香港《基本法》的相应修订,交付香港特区行政长官颁布。时任特首林郑月娥马上签署,当晚23:00(15:00 GMT)刊登宪报生效。8月10日,国安警察首次搜查壹传媒暨《苹果日报》总部,拘捕黎智英等多名报社高层。
同年12月,黎智英先后被国安警察起诉诈骗罪与“勾结外国或者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罪”,被即时收押,期间曾短暂获高等法院批准保释。但主管检察工作的特区政府律政司不久便向终审法院上诉成功,使其复归收押。

图像来源,AFP via Getty Images
2020年8月10日,香港国安警察拘捕黎智英,继而搜查壹传媒总部。
同案被起诉的还有壹传媒前行政总裁张剑虹、前《苹果日报》副社长陈沛敏、前总编辑罗伟光、前执行总编辑林文宗、前英文版执行总编辑冯伟光(笔名卢峰)与前社论主笔杨清奇(笔名李平),以及三间《苹果日报》关联公司。
2021年底,检察官以《刑事罪行条例》下的“串谋发布煽动刊物罪”加控各被告。
2024年3月,特区立法会通过《基本法》第23条立法,煽动罪行被转移至特区《维护国安条例》。香港媒体普遍将黎智英等人被起诉的煽动控罪称为“旧煽动罪”。
2022年11月,前述六名《苹果日报》编采人员向法庭承认“串谋勾结外国势力”罪。法官裁定全部被告还押,待黎智英的审判结束后再行量刑。
几乎同一时间,特区政府不同意高等法院批准黎智英雇用英国的御用大律师欧文(Timothy Owen KC)为其出庭辩护,继而向全国人大常委会申请首次就《香港国安法》“释法”,案件被押后九个多月。

图像来源,BBC News Chinese
《苹果日报》多名高级编采人员也因同案被捕。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交由香港特首决定是否允许外国律师为国安案件被告人出庭。香港特区立法会在2023年5月通过政府动议,修订《法律执业者条例》,国安案件控辩双方要聘用外国律师出庭,须先接受特首审批,且其审批权不容特区任何机关或人员挑战。
同年8月,高院提出,因其中一位主审法官仍未审结民主派47人初选案,将黎智英案二度推迟至12月18日开审。
在此之间,黎智英先后因2019年“反送中”示威期间三宗“未经批准集结”案件,以及壹传媒总部大楼“力高欺诈案”,合共被判监5年9个月。
“勾结”案庭审百余天
2023年12月18日,黎智英“勾结外国势力”案正式开审。因涉及人员众多,高等法院原讼法庭移师香港面积最大的西九龙裁判法院开庭。国安法指定法官杜丽冰、李素兰(Justice Susana Maria D’Almada Remedios)和李运腾组成合议庭,取代陪审团审案。法官预计需时80天审理。
控罪书与控方开案陈词指控黎智英为案件主脑,以传媒为平台,与陈梓华、马克·赛门(Mark Herman Simon)、李宇轩、刘祖廸等人,串谋请求外国机构或人员,对香港特区或中国实施制裁、封锁或其他敌对行动,是为干犯“串谋勾结外国势力”罪;与张剑虹、陈沛敏、罗伟光、林文宗、冯伟光、杨清奇及其他人,串谋刊印、发布、出售、要约出售、分发、展示或复制煽动刊物,并请求外国机构、组织或人员对香港特区或中国实施制裁、封锁或其他敌对行动,是为干犯“串谋发布煽动刊物罪”和第二项“串谋勾结外国势力”罪。

图像来源,EPA
陈梓华是一名律师助理,与青年社会活动人士李宇轩为“重光团队”(SWHK)成员,在“十二港人偷渡案”中承认“串谋勾结外国势力”罪后一直被还押;马克·赛门是黎智英长期助手,身处海外;刘祖廸别名“揽炒巴”,身处海外,被香港国安警察悬赏100万港元通缉。
黎智英表示不认罪。控方传召八名证人,包括被视为“从犯证人”的张剑虹、陈沛敏、杨清奇、李宇轩和陈梓华,以“特赦证人”身份出庭壹传媒集团营运总裁周达权,社交媒体专家证人邹锦沛博士,和一名警察国安处警员。
盘问的焦点包括黎智英如何影响《苹果日报》编采,有否游说外国政府制裁中国与香港特区,“反送中”示威群体到海外刊登报章广告的资金与黎智英的关系等。

图像来源,Anadolu via Getty Images
为容纳庞大的律师团队与旁听市民,香港高等法院转到面积最大的西九龙法院大楼审理黎智英“勾结”案。
2024年7月25日,合议庭裁定表证成立,要求辩方答辩。11月20日,辩方传召黎智英作供,这是他被还押近四年来首次在公开场合发言。
黎智英作供期间除了接受控辩双方律师盘问外,三名合议庭法官也多次向其提问。黎智英强调自己不支持“港独”主张,多次遭法官质疑;双方争辩黎智英到底是否承认自己为中国人;黎智英称自己是政治犯,法官驳斥他是因为刑事罪行受审。
证供中,黎智英还否认要推翻中共政权,否认支持“台独”,又确认自己在意泛民主派于《香港国安法》颁布后举行的非正式立法会初选——即后来人们熟知的“民主派47人初选案”——和曾介绍美国前任官员予时任台湾总统蔡英文认识,并由他支付相关费用。
其作证持续至2025年3月6日,前后52个工作日。辩方大律师关文渭在结束时,形容黎智英的证供属“史诗式”;法官李运腾在随后整理结案陈词安排的公开内庭聆讯中形容,黎智英供词足以产生上千页誊本,整合其证供是“令人望而生畏的任务”。
从盘问证人到结案陈词之间发生了哪些事?
黎智英“勾结”案自起诉以来,英美等西方国家政府与北京、香港当局多次互相批评。
6月底,当时正准备调任美国驻华大使馆副馆长的驻港总领事梅儒瑞(Gregory May)公开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川普)非常关注黎智英的命运,又称香港有许多人因和平表达政见而被囚,实属不幸。
到7月,特朗普宣布延长对香港的“国家紧急状态”命令一年。他称中国近期采取行动,从根本上破坏香港自治,对美国国家安全等构成不寻常的威胁。
英国方面,外相戴维·拉米(David Lammy)6月下旬公布“对华政策评估”时在下议院发言称,英方将坚持要求中方信守1985年《中英联合声明》之承诺,包括废除《香港国安法》和释放黎智英。7月英国和澳洲外长、防长在悉尼举行会谈,对黎智英被起诉表达深切忧虑。

图像来源,Reuters
2021年6月24日,在经历黎智英与报社高层被捕,以及被政府冻结资产的情况下,《苹果日报》出版了最后一版。
另一方面,“对中政策跨国议会联盟”(IPAC)成员,执政工党下议院议员索贝尔(Alex Sobel)6月到访梵蒂冈时,向罗马天主教教宗良十四世(Pope Leo XIV)递交信函,促请教宗为信奉天主教的黎智英发声。
前壹传媒董事祁福德(Mark Clifford)7月份为他所着的《黎智英传》中文版在台湾宣传时接受多家媒体访问,他提到黎智英患有糖尿病,并称中共当局“可能会杀了黎智英”。
香港特区政府接连发表声明“强烈谴责”这些言论,其中包括指责美国总领事梅儒瑞“全然漠视法治精神,以不实和偏颇言论,刻意误导公众、一而再抹黑《香港国安法》及香港特区维护国家安全工作”,又称黎智英的代表律师曾证实,黎智英在狱中“一直获得适切的治疗和待遇”。
中国外交部驻香港特派员公署反驳美方“紧急状态命令”称,《香港国安法》实施后,“香港社会恢复安定安宁、营商环境越来越好、各国投资者纷至沓来,国际社会有目共睹”,批评美方举措是“以国内法为依据持续对香港进行无理单边制裁,是将经贸工具武器化的霸权行径,是干预香港事务的政治操弄,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短视行为,充分暴露其虚伪荒谬的双重标准和强盗逻辑”。
结案陈词后,审讯将如何推进?

图像来源,Reuters
《香港国安法》案件由香港法院审理,但国安公署有权转移管辖至中国大陆。
结案陈词结束后,合议庭将另订宣判日期——香港法律并无规定法庭必须在审结后多长时间内宣判。
若裁定全部或部分控罪成立,法庭先将听取辩方求情,也可能索取一些评估报告,然后再判刑,因此判决与判刑不一定会在同一天发生。黎智英“勾结”案已知涉及六名已认罪的《苹果日报》编采人员,法庭很可能一并处理求情与判刑事宜,这会影响到所需时间。
黎智英被落案起诉后不久,中共最高喉舌《人民日报》曾发文质疑香港法院无力管辖,提出中国中央政府驻香港维护国家安全公署有权介入,即引用《香港国安法》相关条文接管案件。
案件审讯至今并未发生此情况,但若国安公署认定出现以下情况,则可行使管辖权:
- 案件涉及外国或者境外势力介入的复杂情况,香港特别行政区管辖确有困难的;
- 出现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无法有效执行本法的严重情况的;
- 出现国家安全面临重大现实威胁的情况的;
万一驻港国安公署行使管辖权,整个刑事程序将被推倒重来。国安公署取代香港警察国安处侦查案件,中国最高检察院取代香港特区律政司指定检察机关,再由中国最高法院取代香港特区司法机构指定法院审理,整个过程按照中国《刑事诉讼法》等规定进行,不再适用香港特区法例。
2025年6月12日,香港特区政府证实,中国驻港国安公署引用《香港国安法》、《维护国安条例》等法律“采取联合行动”,要求香港警察国安处就一宗“勾结外国势力”案件申请法庭手令,约谈某组织六名涉案人员,搜查相关处所并检取证物,并要求受查者交出旅游证件。
这是首例得到公开证实的国安公署办案,特区政府的新闻稿并未说明被调查人员与组织身份。但特区保安局局长邓炳强其后对媒体称,该次行动并非国安公署引用行使管辖权条款接管侦查,执法仍是由香港警察负责,案件未有任何人被捕。
黎智英牽涉 《香港國安法》 案件時序
反對《逃犯條例》修訂案第三次遊行
2019年6月9日

上百萬群眾上街遊行,抗議《逃犯條例》修訂案,「反送中」抗議浪潮全面爆發。黎智英當天走在主辦單位民間人權陣線領頭隊列。
黎智英訪美
2019年7月8日
@Mike_Pence via X
黎智英在美國先後獲美國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與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接見,中國外交部駐港公署指責美方「別有用心」。
中共官媒標籤黎智英「現代漢奸」
2019年7月25日
AFP
中共《人民日報》旗下小報《環球時報》發表社評,指控黎智英與民主派元老李柱銘等人是「典型的現代漢奸」。8月13日,官方新華社再發文指責各人是「亂港頭目」。
黎智英大宅遭縱火
2019年9月5日
黎智英位於九龍大宅遭投擲汽油彈,黎智英並未受傷。10月13日,黎智英二子黎耀恩持股的三家餐廳遭潑油漆。
韓國瑜:黎智英「把台灣弄得腥風血雨」
2019年12月29日
Getty Images
台灣舉行總統選舉電視辯論,中國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公開指責黎智英把《蘋果日報》與《壹週刊》引進台灣,「把台灣弄得腥風血雨」。韓國瑜挑戰民進黨籍蔡英文連任總統失敗收場。
黎智英因恐嚇、非法集會被捕
2020年2月28日
AFP via Getty Images
黎智英、民主黨元老楊森與支聯會高層成員李卓人清晨被捕。三人涉及2019年8月31日集會,被起訴未經批准集結罪;黎智英另被起訴在2017年「六四」集會上恐嚇敵對報紙記者,後來被裁定無罪。
黎智英再次被捕
2020年4月18日
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黎智英與李柱銘、李卓人等15名泛民主派人士被捕。警察指控各人涉嫌組織及參與2019年8月18日、10月1日及10月20日的未經批准集結,落案起訴各人。
在港中國官媒曝光「力高案」
2020年5月5日
Ta Kung Pao
直屬中國中央政府駐港機關的《大公報》指控黎智英在壹傳媒總部內運營其個人名下的秘書公司力高,涉嫌違反與特區政府香港科技園公司訂立的地契。
中國全國人大決議草擬《香港國安法》
2020年5月28日
AFP via Getty Images
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13屆第三次會議閉幕,通過制定《香港國安法》決議,交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立法,再直接加入香港《基本法》附表三頒布實施。
《蘋果日報》推出英文版
2020年5月31日
LightRocket via Getty Images
《蘋果日報》推出英文版,透過網站與手機應用程序提供新聞,並邀約專欄作家撰寫評論文章。創刊當天中文版以《【打國際線】《蘋果》英文版免費試睇!》為題發表宣傳稿。
黎智英與支聯會等疫下「六四」點燭光
2020年6月4日

香港警察以新冠病毒病(COVID-19)疫情為由,首次禁止「六四」燭光晚會。黎智英與多名支聯會常委依舊到維多利亞公園,後被起訴「煽惑他人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
香港警察首就力高案搜查
2020年6月16日
香港警察商業罪案調查科搜查灣仔一處辦公室,調查力高顧問公司不當使用科技園公司補貼土地指控。
中國頒布《香港國安法》
2020年6月30日
Hong Kong Information Services Department
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香港國安法》,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深夜簽署公布,即時生效。
國安警察拘捕黎智英,首次搜查壹傳媒
2020年8月10日

黎智英與壹傳媒多名高層被香港警察國家安全處以涉嫌「勾結外國勢力」拘捕,超過200名警員來到壹傳媒總部暨《蘋果日報》報社搜查,兩天後方獲准保釋。期間壹傳媒在香港交易所股價暴漲。
「毒品調查科」偵辦壹傳媒股價波動
2020年9月10日
香港警察拘捕15人,稱他們疑似操控壹傳媒股價,涉嫌串謀詐騙與洗錢罪名,當中並未包括黎智英。偵辦此案的單位是毒品調查科財富調查組。
國安警察接辦力高案,搜查辦事處
2020年10月15日
黎智英就2020年「六四」未經批准集結案出庭之際,黎智英位於九龍觀塘的一處辦公室遭警察搜查。《蘋果日報》稱該處為力高公司辦事處,香港警察證實搜查由國安處執行,意味著案件已由國安處接辦。
黎智英助手Mark Simon捲入拜登情報造假案
2020年10月31日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via Getty Images
美國總統大選投票日臨近,全國廣播公司(NBC)披露一份指稱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Joe Biden)兒子亨特·拜登(Hunter Biden)與中國有利益聯繫的調查報告涉嫌造假。《蘋果日報》其後承認與黎智英的私人助理馬克·賽門(Mark Simon)有關。
國安警察起訴黎智英欺詐
2020年12月3日
黎智英12月2日依令到警署報到後被扣查,翌日被落案起訴欺詐,帶到法院提堂。控罪書證實案件由香港警察國安處偵辦,案件提堂也由國安法指定裁判官聆案。黎智英被拒絕保釋,收押候審。
警察加控黎智英「勾結外國勢力」罪
2020年12月11日
REUTERS/Tyrone Siu
正在還押的黎智英成為被起訴《香港國安法》下「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第一人。該罪行可判處最高無期徒刑(終身監禁)。
黎智英獲保釋候審 演變成終審法院訴訟
2020年12月23日
EPA/JEROME FAVRE
香港高等法院批准黎智英保釋候審,律政司向終審法院上訴。中共《人民日報》發表網上評論文章,質疑香港法院無力管轄,提出中國中央政府駐香港維護國家安全公署有權介入,即行使管轄權接管案件偵查,交中國最高檢察院指定檢察機關,再由中國最高法院指定法院審理,整個過程按照中國《刑事訴訟法》等規定進行,不再適用香港特區法律。
12月31日,終審法院批准律政司就黎智英保釋上訴,期間黎智英須恢復收押。
2021年2月9日,終院裁定律政司勝訴,黎智英繼續還押候審。
英國律師辭任黎智英集會案外包檢察官
2021年1月20日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via Getty Images
英國御用大律師大衛·佩里(David Perry QC,現David Perry KC)向香港特區律政司辭任黎智英等人2019年8月18日煽惑參與非法集結案的外聘檢察官。律政司司長鄭若驊稱,留意到英國多家媒體針對佩里作出攻擊,對此感到驚訝。
此前,英國外交大臣拉布(Dominic Raab,藍韜文)形容佩里受聘「就像一名僱傭兵」。
中國主管香港事務官員要求嚴懲黎智英
2021年2月22日
Xinhua
中國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出席官方智庫研討會時,點名黎智英、香港大學法律學院前副教授戴耀廷、前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三人為「反中亂港分子當中的極端惡劣者」,要求「依法給予嚴懲」。有關演講稿在3月1日由中國中央級國有企業名下雜誌《紫荊》刊登公開。
黎智英一天兩案判囚14個月
2021年4月16日
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香港區域法院裁定黎智英等人在2019年8月18日維多利亞公園流水式集會案中「組織及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成立,另黎智英就在同年8月31日遊行的「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認罪,同時審理兩案的法官胡雅文(Judge Amanda Woodcock)對黎智英分別判囚12個月和8個月,合併執行14個月監禁。
港府凍結黎智英財產
2021年5月14日
時任香港特區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宣布援引《香港國安法第43條實施細則》頒令凍結黎智英財產,包括其壹傳媒股份,價值約3.49億港元(4494萬美元;2.89億元人民幣;12.7億元新台幣)。
黎智英被加刑至20個月
2021年5月28日
黎智英等人承認在2019年10月1日中共建政70周年當日遊行犯有「未經批准集結」罪行,同樣由區域法院法官胡雅文判刑。黎智英獲刑14個月,部分合併此前刑期,共監禁20個月。
美國半官方基金嘉獎黎智英
2021年6月11日
根據美國國會決議成立的共產主義受害者紀念基金會(Victims of Communism Memorial Foundation)向黎智英頒發該組織最高榮譽獎項杜魯門—里根自由獎(Truman-Reagan Medal of Freedom)。
國安警察二度搜查壹傳媒並凍結資產
2021年6月17日

香港警察國安處清晨出動500警員與探員搜查壹傳媒總部暨香港《蘋果日報》報社;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宣布凍結《港蘋》三家關聯公司與1800萬港元資產。五名壹傳媒編採高層被捕,其後增至八人。
香港《蘋果日報》與《壹週刊》停刊停運
2021年6月23日

因資金緊絀和編採員工相繼離職,壹傳媒董事會決定即時結束營運。香港《蘋果日報》當晚完成出版6月24日報紙後停刊,已數字化的《壹週刊》於子夜停止運作。
法院頒令壹傳媒清盤(清算)
2021年10月15日
LightRocket via Getty Images
香港特區財政司司長陳茂波9月引用《公司條例》,以「公眾利益」為理由,向高等法院申請將壹傳媒清盤獲准。代表政府一方的律師在法庭上指出,壹傳媒虧損達2.47億港元,無形資產值6.58億港元,拖欠職工工資1.2億港元。
黎智英與原《港蘋》職工獲新聞自由獎
2021年12月1日
世界新聞出版協會(WAN-IFRA)向黎智英與香港《蘋果日報》編採人員頒發自由金筆獎 (Golden Pen of Freedom Award)。
2020年「六四」集會案黎智英有罪
2021年12月13日
LightRocket via Getty Images
香港區域法院裁定黎智英在2020年「六四」週年當晚「未經批准集結」罪成立,判監14個月,但與既有刑期同期執行,即仍為20個月監禁。
台灣文化部要求《台蘋》拒絕執行香港清盤令
2021年12月20日
台灣文化部聲明,要求除非香港法院委任的清盤人向台灣法院聲請並裁定同意,否則台灣《蘋果日報》應拒絕香港法院及指定清盤人的任何指令及要求,並宣布依照《個人資料保護法》限制《台蘋》「不得跨境傳輸所保有的所有個人資料」。
黎智英與《蘋果》編採高層被加控煽動罪
2021年12月28日
黎智英等人「勾結外國勢力」案件在法院提訊時,檢察官提出加控《刑事罪行條例》下的「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涉及《香港國安法》生效前至《蘋果日報》停刊為止所發表的文章。
《台蘋》停擺
2022年8月31日
Anadolu Agency via Getty Images
壹傳媒遭香港特區政府清盤後,台灣資產變賣處置陷入法律爭端。潛在買家,新加坡商人潘杰賢出資另起爐灶,已數字化的台灣《蘋果日報》(蘋果新聞網)「暫停更新」,大部分員工轉場新平台。至此壹傳媒所有媒體業務結束。
黎智英獲准僱用英國大律師出庭
2022年10月19日
REUTERS/Tyrone Siu
香港高等法院批准黎智英以「專案認許」方式僱用英國蒂莫西·歐文御用大律師(Timothy Owen KC),在「勾結外國勢力」案中為其出庭辯護。其申請遭特區律政司與香港大律師公會反對,大律師公會提出上訴。
《蘋果》勾結案六編採高層認罪
2022年11月22日
Getty Images
壹傳媒前行政總裁張劍虹、前《蘋果日報》副社長陳沛敏、前總編輯羅偉光、前執行總編輯林文宗、前英文版執行總編輯馮偉光(筆名盧峯)與前社論主筆楊清奇(筆名李平)承認「串謀勾結外國勢力」罪。法官裁定全部被告還押,待該案黎智英部分審判結束後再量刑。
港府阻黎智英僱英大狀終審敗訴 特首提北京「釋法」
2022年11月28日
China News Service via Getty Images
香港特區終審法院駁回律政司反對黎智英僱用歐文御用大律師(Timothy Owen KC)的上訴許可申請,行政長官李家超宣布向北京提交報告,請求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首次就《香港國安法》「釋法」,澄清沒有香港全面執業資格的律師能否參與國安案件。律政司向法院提出延期開審黎智英「勾結」案。
力高欺詐案:黎智英被加刑至5年9個月
2022年12月10日
EPA
特區區域法院10月份裁定黎智英欺詐罪有罪,12月10日判處黎智英監禁5年9個月,罰款200萬港元(25.69萬美元;179萬元人民幣),取消擔任公司董事資格8年。主審的國安法指定法官陳廣池批評黎智英「沒有一絲一毫悔意」。
「勾結外國勢力案」推遲審判九個月
2022年12月13日
EPA
特區高等法院原訟法庭因應特首李家超提請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釋法,將黎智英「勾結外國勢力」案庭審推遲一周。12月9日召開的全國人大委員長會議將常委會會議訂於12月27日召開,但議程並未包括釋法案。高等法院再次開庭時裁定再次押後至2023年9月25日再審,即推遲九個多月。
中國人大常委會「釋法」:香港特首決定外國律師能否參與國安審判
2022年12月30日
CCTV
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釋法決定,外國律師能否參與香港國安審判,「應當取得行政長官發出的證明書」。換言之,黎智英能否聘用外國律師,由特首李家超決定。
香港根據中國人大「釋法」修例限制聘用海外律師
2023年5月10日
China News Service
2022年12月30日,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首份《香港國安法》「釋法」案,將外國律師能否在國安案件出庭問題交由香港特首處理。香港特區立法會在2023年5月10日通過特區政府法案,修訂《法律執業者條例》,國安案件控辯雙方要聘用外國律師出庭,須先接受特首審批。特首批准與否,任何人,包括香港法院,均無權置喙。
黎智英就「國安委建議拒發Tim Owen簽證」提司法覆核被拒
2023年5月19日
Reuters
黎智英辯護律師團隊稱,由特首主持、中國駐港聯絡辦(香港中聯辦)主任擔任顧問的香港特區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國安委)「越權建議」特區入境處不向歐文御用大律師發出工作簽證,使其無法出庭代表黎智英。
黎智英就此向高等法院提出司法覆核(行政訴訟),高院裁定不批出許可,判決書指出依照《香港國安法》,香港法院無權監督國安委工作。
黎智英上訴,法院排期2024年4月審理。
「勾結」案二度延期
2023年9月25日
黎智英「勾結外國勢力」案因中國人大「釋法」被推遲至9月25日開審,高院在8月18日舉行審前覆核聆訊,提出因其中一位主審法官仍未審結民主派47人初選案,將黎智英案二度推遲至12月18日開審。
周庭宣佈「棄保流亡」
2023年12月3日
AFPTV
與黎智英同案被捕的青年民主活動人士周庭在27歲生日之際於社交媒體發文,宣佈已抵達加拿大升學,並決定不依期返港向警察報到。她說獲准赴加的條件之一是在香港國安警察監視下到中國大陸參觀「愛國」展覽,又稱她「大概一輩子不會回去(香港)了」。
周庭宣佈棄保前是保釋候查狀態,未被起訴。香港特首李家超指責她「出賣誠信」。
英國外相卡梅倫會晤黎智英兒子黎崇恩
2023年12月12日
UK FCDO
黎智英持有英籍,其跨國律師團隊曾多次要求與英國首相等內閣官員會晤。剛重返保守黨內閣出任外相不到一個月的卡梅倫勳爵(David Cameron, Lord Cameron)在案件開審在即之際接見黎智英三子黎崇恩「傾聽其擔憂」。
中國外交部指責英國「公然干預」黎智英案,「險惡用心昭然若揭」。
黎智英「勾結」案正式開審
2023年12月18日
EPA
延誤達一年後,黎智英「勾結外國勢力」案正式開審。因涉及人員眾多,高等法院移師面積最大的西九龍裁判法院開庭。三名國安法指定的高院原訟庭法官組成合議庭,取代陪審團審案。法官預計需時80天審理。
「勾結」案進入結案陳詞階段
2025年8月14日
黎智英「勾結」案的審理時間遠超於原訂的80個工作天。2024年11月20日,黎智英本人首次坐上證人席,至2025年3月6日完成盤問,前後作供52天。合議庭與控辯雙方商議結案陳詞日期,從7月底推遲至8月14日開始,預計需時八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