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像来源,Daily Herald/Mirrorpix via Getty Images
位于英国贝德福德郡卢顿的沃克斯豪尔工厂自1905年开始造车,今年稍早停产。
-
- Author, 西奥·莱格特(Theo Leggett)
- Role, 国际商务记者
-
20 分钟前
位于卢顿(Luton)的沃克斯豪尔(Vauxhall)工厂,一辆闪亮的白色Vivaro面包车缓缓驶下生产线,鸣着喇叭,工人们欢呼着围观拍照。
在它身后,生产线停了下来——是永远停下了。
卢顿的这家工厂自1905年开始生产汽车,历经120年,二战期间还曾生产坦克和飞机引擎。但在3月28日,这一切画下句号。
该工厂因沃克斯豪尔母公司斯特兰蒂斯(Stellantis)削减开支而关闭。
生产经理贾斯汀·尼科尔斯(Justin Nicholls)是那里的1100名工人之一,他在工厂工作了38年。
“这太令人震惊了,完全是突如其来的消息,”他说,“完全出乎意料。”
这是继2021年本田(Honda)在斯温顿(Swindon)关厂,以及前一年福特(Ford)在布里真德(Bridgend)关闭引擎工厂之后的又一次重大关厂事件。
这些事件象征着英国汽车产业的长期衰退。
根据英国汽车制造商与贸易商协会(Society of Motor Manufacturers and Traders,简称SMMT)数据,2025年上半年英国仅生产了41.7万辆新轿车和面包车——为1953年以同期最低。
今年全年预计产量约为 75.5万辆——甚至低于新冠疫情期间。
协会执行长麦克·霍斯(Mike Hawes)形容这一情况“令人沮丧”。
协会指,该产业每年为英国经济贡献约220亿英镑,2023年汽车制造业仍雇用了约19.8万人。
前阿斯顿·马丁(Aston Martin)执行长安迪·帕尔默(Andy Palmer)认为,这个产业生态系统及其对经济的贡献,只有在维持现有规模的情况下才能存续。
“就业有一个临界量,”他解释道,“一旦低于这个临界点,一切都会崩溃。”
“你不再有大学课程,不再有从航空业转来的人才,不再有能支撑豪华车企存在的技术工程师管道,等等。”
这种连锁效应可能会影响本就面临挑战的地区。
“如果我们看看英国那些拥有汽车工厂的地区,它们往往是弱势地区。”伯明翰商学院(Birmingham Business School)商业经济学教授大卫·贝利(David Bailey)说。
“失去这些高品质工作将对工人薪资造成重大影响,也会对地方经济产生乘数效应。”
他对已经失去的部分感到担忧。“我认为我们已经放弃太多了。一旦失去,就真的回不来了。”
问题是,这个产业还能复苏吗?还是已经太迟了?
被掩盖的深层问题
英国汽车产业规模庞大。除了捷豹路虎(JLR)、日产(Nissan)、宝马MINI(BMW MINI)和丰田(Toyota)等大型工厂外,还有一整套供应商网络和高科技专业工程公司,以及一些小型豪华车品牌,如阿斯顿·马丁(Aston Martin)、宾利(Bentley)、劳斯莱斯(Rolls-Royce)和麦克拉伦(McLaren),还有巴士和卡车制造商。
2016年,英国生产了182万辆新车——是自1999年以来的最高点。但即使在那时,危机的阴影已悄然浮现。过去十年,该产业遭受了更多打击。
工厂关闭固然造成影响,但其他因素也在发酵,包括美国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影响了对主要市场的出口。
然后是脱欧的影响。

图像来源,Adam Vaughan/EPA/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英国领先的汽车制造商之一捷豹路虎近年来刻意转向高端市场,导致销量减少,也进一步拉低了英国汽车产量。
“显然,脱欧造成了巨大影响,”惠誉解决方案(Fitch Solutions)资深汽车研究分析师桑蒂亚哥·阿里乌(Santiago Arieu)说,“它带来了不确定性,让未来变得难以预测。”
因此,专家指出,新投资受到了抑制——正值产业准备迎接电动车转型的重大变革之际。
与欧盟达成的免关税贸易协议在签署时确实安抚了业界的担忧。但此时,又有新的挑战出现。
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对汽车产业造成了混乱。
2020年,产量下降近三分之一,跌至1980年代中期以来的最低水平。全球供应链也被打乱,导致关键零件短缺。
尽管新车需求激增,制造商却无法迅速生产。

图像来源,Reuters/ Chris Radburn
“失去这些高品质的工作将对工人的薪资造成重大影响,也会对地方经济产生乘数效应的连锁反应。”一位专家表示。
这些都是短期干扰——但其背后掩盖了英国汽车产业更深层的结构性问题。
简而言之,英国已成为一个昂贵的造车地点。
部分原因是劳动成本。虽然低于一些西欧国家,尤其是德国,但仍约为中欧国家如波兰、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的两倍。
此外,能源成本也是一大问题。英国制造商目前支付的电价是全球最高之一。
“在英国营运的汽车制造商也在欧洲和其他地区设有工厂,因此他们很容易找到替代英国的方案。”市场研究机构JATO Dynamics的费利佩·穆尼奥斯(Felipe Munoz)解释道。
斯特兰蒂斯前执行长卡洛斯·塔瓦雷斯(Carlos Tavares)曾批评英国和北欧的制造成本,并以该公司在摩洛哥肯尼特拉(Kenitra)的工厂作为高效率的典范。
投资开始见效
卢顿工厂去年关闭时,当地议会估计此举每年可能使该地区经济损失3亿英镑。
部分员工转移至斯特兰蒂斯在柴郡(Cheshire)埃尔斯米尔港(Ellesmere Port)的另一家英国工厂,该公司正在那里投资5000万英镑以扩大生产。
未搬迁的员工中,有些人选择退休。“其他人则接受了相当大的薪资减幅。”工厂工会 代表盖瑞·雷伊(Gary Reay)说。
该工厂用地已被房地产公司收购,计划在新工业园区创造超过1700个工作机会。
雷伊先生并不看好。“对工人来说……这是几年后的事……对我们大多数工人来说太遥远了。”
尽管如此,部分人仍抱有希望:今年的产量可能是低谷,近期的投资或将开始见效。
例如,日产在2024年停止在桑德兰(Sunderland)工厂生产老旧的电动车Leaf——此前每年生产约3万辆。但今年将开始生产新版本,并计划在2026年开始生产电动版Juke。
日产也是受益于“超级工厂”投资的制造商之一。其电池合作伙伴AESC正在桑德兰建造一座工厂,年产能可达10万辆电动车电池。
捷豹路虎的母公司塔塔集团(Tata)则透过子公司Agratas在萨默塞特(Somerset)投资建厂。
政府表示希望到2035年,每年生产的小汽车与商用车数量能提升至130万辆。英国汽车制造商与贸易商协会预测明年将有80.3万辆车下线,但要达到130万辆的目标,对麦克·霍斯来说,仍是个艰巨挑战。
Goodfish Group执行长格雷格·麦克唐纳(Greg McDonald)也持保留态度。“我不认为有太多人相信会出现复苏。”他说。
他的公司在英国有四个厂址,生产汽车用注塑零件,也在斯洛伐克设有基地。
“像我们这样的供应商经常被要求降价和成本削减,而这是有极限的。”
多元化还是引入中国投资?
一种可能的应对方式是企业多元化——这对产业中的小型企业来说更具可行性。
位于北安普敦(Northampton)的Burnett’s Manufacturing是众多聚集在中部走廊(Midlands Corridor)周边的汽车供应商之一。该公司专门制造橡胶和塑胶零件,约 40%业务来自汽车产业,但也为造船业与油气公司提供零件。
技术销售经理里奇·迪克森(Rich Dixon)表示,小型公司更具弹性,能适应变化。
“某方面来说我们很幸运,因为我们有60%的业务分散在多个产业,”他说,“你最不希望的是100%依赖汽车产业。”
“困难在于产业链上游,有些大型公司非常依赖汽车产业。”

图像来源,Yang Dong/VCG via Getty Images
像东风汽车这样的中国大型企业希望扩展其国际业务。
也有人主张另辟蹊径。中国大型企业如奇瑞集团(Chery Group)和东风汽车(Dongfeng)希望扩展国际业务——并将电动车转型视为进军欧洲市场的契机。
“如果你拥抱电动车转型,并成为吸引中国投资的领头羊,那么你就能像中国过去对我们所做的那样,透过合作重建产业。”安迪·帕尔默说。他目前投资并经营清洁能源公司。
但他补充说,这需要政府大力介入,包括与北京谈判。
问题是,是否已经太迟了?
一位在欧洲汽车产业工作数十年的高层主管认为,英国不太可能成为电动车市场的重要玩家。
“我不认为政府投入了足够的时间与精力来准备电动车转型。”

图像来源,Chris J. Ratcliffe/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英国是多家豪华汽车品牌的所在地,例如宾利。
“我不认为有太多新进者有机会进入市场,”这位不愿具名的主管说,“重点是鼓励现有企业留下来,并尽可能扩张。”
费利佩·穆尼奥斯认为,另一种可能性是英国加强其在高端汽车市场的地位。
这可能意味着成为中国设计的豪华车生产中心,而将廉价的大众车型留给其他地区生产。
“我认为全球消费者愿意为英国制造的豪华车支付溢价。”贝利教授补充道。
英国人才外流
这场危机的影响远不止于工厂关闭或供应商停业对地方社区的冲击。
“我也担心这会影响生产力、出口与研发。”贝利教授说。
“英国生产力表现不佳的部分原因,是我们让太多制造业流失了。”
《独立报》(The Independent)电动车编辑史蒂夫·福勒(Steve Fowler)认为,这正是英国与欧洲其他国家的不同之处。“我们往往不像其他国家那样支持本土产业。”
更难衡量的是国家声望的损失。2005年名爵罗孚(MG Rover)倒闭时,引发了强烈反响,不仅因为数千人失业,也因为它被视为英国工业衰退的象征。
当名爵这个经典英国品牌成为中国制造汽车的精品标志时,这种感受更加强烈。

图像来源,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英国仍是造车的绝佳地点,我们拥有令人骄傲的专业技术。”
许多仍在英国生产汽车的高端品牌,刻意强调其英国身份。像劳斯莱斯、宾利、麦拉伦与莲花。即使是宝马MINI这样的大众品牌,也乐于亮米字旗——甚至将其涂在车门后视镜与车顶上。
如果这些车不再在英国生产,可能会被视为国家耻辱。对某些人而言,汽车产业的衰退几乎肯定会被视为更广泛衰落的征兆。
“我确实认为人们越来越关注产品的产地,”福勒先生说,“这不一定是民族主义,而是可持续性问题。你真的希望你的车从地球另一端运来吗?”
他最后说,英国已经出现“人才外流的迹象,因为坦白说,英国的机会不多。”
“但英国仍是造车的绝佳地点,我们拥有令人骄傲的专业技术,有世界上最优秀的工程师和工人,能造出最好的汽车。”
-
比亚迪副总裁:“中国电动汽车没有不公平竞争”2025年6月18日
-
好看又便宜的中国电动汽车,背后是否有更大代价?2025年6月10日
-
中国无人驾驶卡车产业为何正崛起?2025年6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