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产假仅八周,“延长产假”修法为何引起社会反弹? 

一名女性抱着婴儿。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延长女性产假议题近期在台湾引发讨论。

    • Author, 蒋宜婷
    • Role, BBC中文记者
  • 2025年8月18日

台湾女性产假只有八周,自上世纪80年代从未调整,远低于亚洲其他地区和国际标准。近期多名立法委员推动修法拟延长产假至10周至14周,却意外地引发社会上的反对意见。

反对修法的除了资方,还包含妇女团体在内的数个组织,它们指出台湾产假制度的“强制性”特点,如进一步延长恐增加怀孕歧视、恶化女性劳工职场处境,也会“固化母职”,把女性困在家中。

多位“新手妈妈”接受BBC中文访谈,她们都表示八周产假不足以让身体完全恢复,并指产假后向公司申请育婴假遇上很多“潜规则”,职业女性实际上难以兼顾事业与育儿,最终被迫在职场选择退让。

专家向BBC中文表示,台湾现行八周产假明显不足,但建议政府在延长女性产假的同时,也应仿效其他国家改善配套,例如加入父亲或伴侣的产假制度,支持双亲共同育儿。

“延长产假”的修法争议

台湾女性产假落后国际,延长产假的议题在立法院讨论多年未达成共识,历来不同党派立委都曾提出相关修法。

2024年,多名国民党立委各自提出《劳动基准法》(劳基法)修正草案,拟将女性产假从现行八周,延长至10周至14周不等。

提案人之一、国民党立委廖伟翔向BBC中文表示,《劳基法》自1984年公布至今,台湾女性八周产假的规定从未调整,落后于国际劳工组织的建议长度,也比欧洲及邻近亚洲国家少,在全球“敬陪末座”。

他表示,将产假延长为12周,可以提高女性生育意愿,也保护生产妇女产前休息、产后母体恢复。

2000年国际劳工组织修正的母性保护公约,明确规范女性产假应至少达到14周,且应包括分娩后6周之强迫假期。

日前“托育及就业政策催生联盟”举行记者会提出修法的反对意见。这些去年在立院初审因争议保留的草案,可能于9月新会期重新排审。

提出联合声明的妇女新知基金会政策部主任李盈学向BBC中文表示,将女性产假“强制”从八周延长至12周甚至更久,是“错误理解”国际产假政策趋势,其强制假期仅有六周,产假应设计“可弹性运用”。

台湾《劳基法》规定,女性劳工在生产前后“必须”停止工作,享有八周产假。雇主无法要求劳工提前复工或缩短休假期,若雇主违反此规定,即使劳工同意提前回去工作,雇主仍需承担法律责任,处以新台币9万元(1万5千美元、2万1千元人民币)以上至45万元(3千美元、10万7千元人民币)以下的罚锾。

李盈学表示,延长“强制性”产假,将限制部分想尽早回归职场的产后妇女,“她们会担心离开职场太久,工作被取代、影响绩效、办公室氛围改变等”,加上现行产假由雇主负担支付全薪,延长意味雇主成本增加,可能使女性在面试时遭隐形歧视,恶化青年女性劳工职场处境。

台湾劳动部去年曾估算,若产假延长四周,企业年增成本约29亿元(1亿美元、6.9亿人民币)。2019年有资方代表曾在公听会上反对延长产假,表明会增加雇主成本、产生替代人力,造成劳工与职场脱节等问题。

李盈学指出,其联盟支持延长“可弹性运用”的产假,例如西班牙有16周产假,只有六周是“强制性且连续”,剩下10周可以在孩子一岁前弹性使用、可不连续天数。

目前欧洲国家的产假或亲职假有“弹性化”趋势,例如荷兰女性员工享有至少16周带薪产假,其中有四周是强制性的;瑞士也提供女性14周带薪产假,并规范产后八周内不得返回工作岗位。

该联盟“反对”延长产假的言论在台湾引发热议。有不少网友认为现行产假长度仍然太短、“连(中国)大陆产假都有四个月”,也有网友指企业歧视女性休产假问题才是癥结,“应该检讨工作环境,怎么是反对增加产假天数?”、“强制放完有争议,但在台湾不强制放完,后面也很难再请了”。

台湾公民团体在立法院举行反对强制延长女性产假记者会。

图像来源,托育及就業政策催生聯盟

台湾包含妇女团体在内多个组织近期对“延长强制产假”提出反对意见。

攸关母婴健康的产假

“产假”目的是为了让孕产妇有充分时间休息、恢复身体,以及照顾新生儿;其假期长度设计,有着对女性权益、社会公平、经济发展等多重面向的考量。

台湾生育改革行动联盟秘书长陈玫仪向BBC中文指出,台湾的八周产假过短,“少于能使妇女身心恢复的长度”,应比照国际标准延长至12周至14周,以保障妇女健康、减缓产后忧郁症,并且建立母婴连结。

该团体又指,婴儿出生后的头几个月是“关键历程”,若产假过短,是将产后女性与新生家庭,抛入身心俱疲、孤立无援的高风险中。

住在台北市、今年35岁的郑小姐向BBC中文表示支持延长产假,她生产时经历严重撕裂伤,伤口从阴道延伸至肛门,疼痛长达半年,期间还要照顾新生儿、设法回归工作,身体因为睡眠不足、过度劳累复原缓慢,心理状况来到“人生最糟糕”。

“我对那段时间发生的事几乎失忆,只想着能活着就好。”

郑小姐三年前怀孕,其时正在创业,因为是自雇,可以自行决定“产假”长度,她难以想像若待在原本职场,“如何在产假结束后正常工作?”她忆述生产后的两三个月都无法久坐,出门必须带坐垫,如厕完要冲洗伤口,连起床、抱小孩、喂奶,都要维持奇异扭曲的姿势,避免压迫伤口。

她指出,每位女性孕产状况不同,有些人产程顺利、较容易复原回到职场,但生产仍伴随许多风险与不确定性,她怀孕初期也没意料到自己最后需要安胎、一度无法自然产;其在医院更曾遇过状况更危险、卧床安胎超过20周的孕妇。

一名女性在陪伴其幼儿。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多项研究都指出,适当产假长度有助妇女身心恢复。

台湾有薪产假为雇主负担,有“强制性”设计,就是为了保障女性权益。不过根据劳动部统计,近十年来仍有5%的雇主违法不给员工产假,并有1%的雇主产假不支付薪水,12%只发放底薪。特定产业违法情况严重,农林渔牧业有17%雇主不给产假,营建工程业也有高达11%。

民进党立委范云向BBC中文表示,她认同台湾应把产假周数提升到符合至少14周的国际标准,并敦促雇主落实这项权益。

她曾接获第一线社工反映,不少资源较弱势的年轻孕妇,透过社工已知有法定产假,仍可能未向雇主申请而持续上班,“对劳工的资讯提供、保障与友善职场文化仍需加强”。

职场的隐形压力

这次修法的反对声音,指出“强制”延长产假恐恶化女性职场处境的担忧,在台湾社会引发不小回响。

台湾现行制度将女性怀孕、生产、产后育儿分为不同阶段给予有薪假期。除了女性专有的有薪产假外,还有伴侣双方都能使用的有薪育婴假。

  • 怀孕期间:女性有7天产检假,全薪,由雇主支付。
  • 生产前后:女性八周产假,工作满六个月全薪,由雇主支付。男性有7天包含产检假在内的陪产假,全薪,由雇主支付。
  • 产后育儿:最长两年育婴假,双亲有前六个月有八成薪(依劳工保险保投保金额)的育婴留职津贴与薪资补助,由政府支付。

理论上,若包含育婴假,台湾女性在怀孕、生产及产后育儿整体享有的“有薪假期”有33周,优于全球145个国家。

问题是实际上,育婴假要由员工自行申请,非常受限于其职场环境。台湾的总工时在全球排名偏高、普遍有加班文化,若企业人力调度缺乏弹性,状况就不乐观。

今年34岁、在半导体业担任财务的林小姐告诉BBC中文,她曾在依法提出“育婴假”的过程中,受主管暗示“不要请得太长”、“别成为公司先例”;其申请直到其生产前一两个月才正式通过,期间她相当焦虑,难以规划孩子回家后要请保姆、送到托育中心、还是由她自行照顾。

“若延长为14周、要强制请满的话,真的很尴尬,公司会不会觉得你休息够了,而更难请后续的假期?”

林小姐育有两名幼儿,一个三岁、一个刚满一岁。生第一胎时她在大型外商会计师事务所任职,她的职务不少同事能分担,因此请育婴假顺利,在家照顾孩子到满一岁;但现职外商公司规模小、风气较保守,不仅申请育婴假受挫,还伴随隐性压力。

“我的工作只有我能做,一个萝卜一个坑,请假就变成其他人要扛,会觉得愧疚、造成别人困扰。”

她指出,虽然台湾法规禁止怀孕歧视、强调性别平等,但职场还是存在“潜规则”,面试现在的职位时,她曾犹豫是否要坦白有生育规划,“我一直很担心,怕讲了有不好的声音,觉得刚来又要请假”。

郑小姐表示,她有朋友请完育婴假回归职场,就被冷嘲热讽、年度考绩被打很差,对方直接回应是“请育婴假”之故,后来双方进入诉讼。

而这也不仅是他人经验,郑小姐说丈夫任职金融业,其公司无论男女几乎没人请育婴假,都是八周产假一结束就回到职场,“他们薪资是底薪加奖金,出席跟奖金连动,有经济理由,也有同事压力,你不来就害到别人”;当她询问丈夫要不要请育婴假时,对方直觉就是“想,但不可能”。

一名女性在家育儿兼工作。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台湾女性请育婴假比例远高于男性。

男性请育婴假比例低

台湾政府提供的六个月带薪育婴假,双亲都可请领,由政府负担,津贴和薪资补助为劳工保险投保薪资的八成。但劳保投保薪资有上限,意味最高就只能领到3.6万元(1200美元、8600元人民币)。对不少劳工而言,育婴假津贴和薪资补助与实际薪资差距过大,缺乏请假诱因。

郑小姐是台北人,与丈夫在市区租房,光是租金一个月就要近三万元。生小孩前,两人双薪,生活还有余裕,但生小孩后开销增加,经济负担日益沈重。孩子刚出生时,两人商量过轮流请育婴假,但由于丈夫薪资较高,留在职场“才是正确选择”,遂由她暂停工作独立照顾新生儿。

她表示,自己刚生产完身体还在恢复,丈夫下班到家时,她往往已筋疲力尽,对方会接手育儿工作和承担家务,这样丈夫“等于‘工作’24小时”,她认为新手爸爸无法请育婴假对男性也是不公平。

台湾男性的有薪“育婴假”制度,在长度方面优于世界上多数国家,但有着实际请领者比例偏低的问题。

过往台湾男性请领育婴留停的比例都低于两成,2021年政府修法将育婴留停津贴自六成薪提高至八成薪,且双亲可同时请领后,男性请领比例才逐年上升,但到了2024年也只有27%。

妇女新知基金会政策部主任李盈学指出,若要达成双亲共同育儿,请育婴假的男女比应该各半,但目前数据显示,女性仍是家庭的主要照顾者,有家庭工作分配性别不均的问题。

双亲共同育儿愿景

对于社会上有声音认为“延长产假”等于“固化母职”,担忧进一步把女性困在家中,生育改革行动联盟秘书长陈玫仪并不认同。

她指出,延长产假本身并不会固化母职,关键是在于立法过程如何鼓励父亲、伴侣参与。她认为,台湾不仅要延长女性产假,也要同步延长男性的有薪陪产假,建立双亲共同合作的育儿环境。

她以瑞典举例,其未区分“产假”和“育婴假”,而是双亲共享480天“亲职假”,其中部分只有母亲可用、部分只有父亲可用,剩余假期双方可弹性以“天”为单位分配,选择在孕期一起产检和参与生产教育课,或在产后安排心理谘商服务、新生儿照顾课程等。

此外,瑞典的制度有强制配额,“不可转让爸爸假”确保了男性实质参与育儿,将父亲的角色从“帮手”提升为真正的“队友”。

台湾中正大学社会福利学系副教授王舒芸向BBC中文表示,目前男性包含产检假在内的仅有七天陪产假,无法从新生儿时期就参与照顾,“只有女性有假,照顾责任就变成她的”。

她指出,现行修法只讨论延长女性“产假”,却完全未提父亲和伴侣角色,只会在让家庭性别分工被再制和强化,也无法达成孕产改革“双养双育儿”的重点。

民进党立委范云表示,其从上一个会期就都有提案“配偶要有一个月的陪产暨亲职假”,台湾经验到国际经验都显示,修法和制度改变,确实可以有效促进父亲参与育儿。

国民党立委廖伟翔则强调,少子化、老龄化、劳动力不足已成为台湾面临的国安问题,延长女性产假“仅是最基本的修法改革,也是解决问题的开始”,他会与其他国民党立委继续推动相关立法。

一对新生儿父母正在共同育儿。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多名专家指,台湾双亲产假应同步延长,建立共同合作学习的育儿环境。

“求生”的选择跟牺牲

郑小姐和林小姐都说,经过多方考量,最终都由她们请产假育婴假,也自然担负起主要育儿责任;即使假期后回到离开职场,也都曾改变职涯方向,选择更“适合育儿”的工作。

林小姐生第一胎后决定换工作,她原本在会计师事务所已有了升职机会,但考量到管理职的工时、压力跟责任,她决定放弃。

她曾见识女性主管工作家庭两头烧,因为小孩生病突然请假、工作效率降低,私下遭受不少批评,“现在我知道她其实不是故意的,真的没办法,身为妈妈无法两边都顾到,比起男性,势必会牺牲工作,着重在家庭。”

郑小姐也指出,因为经济理由,她身边多数女性朋友还是会在产后回归职场,但她们会设法找能够远距上班、工时弹性或接案的工作,才有可能准时去托育中心接送小孩、应变孩子生病等突发状况,“不然只能一直请假,影响绩效,也一直被同事骂。”

郑小姐曾当过记者,但如今她已不追求这份“最喜欢”的工作,她认为自己无法同时育儿,又花大量时间出差采访、应酬或处理突发新闻;如今她在新创公司任职、负责写文案,虽然工作不如过去有趣,但公司同意她居家上班,让她有充裕时间与女儿相处。

“职涯有空白期、选择有限,我不想说是牺牲,是我跟先生为了‘求生’的选择,如果我跟‘平常人’一样上班,我们都会燃烧殆尽。”

她认为,丈夫也作出了牺牲,无法参与新生儿快速成长的时期、失去陪伴女儿的时光,“他想要育儿,但又要符合主流社会价值,当经济支柱,留住职场位置、升迁,无法理所当然、舒服地作为爸爸。”

一名台湾女性在等待搭乘高铁。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台湾女性多面临职涯发展与家庭选择。

争取政府与产业支持

台湾多份问卷调查都指出,男性同意共同育儿、参与家务分工对家庭有益,也支持父亲请育儿假;托育及就业政策催生联盟近期网路问卷也发现,有九成填答者同意应给男性(伴侣)新增一个月强制有薪产假。

学者王舒芸表示,现行政策无法改善台湾家庭工作分配性别不均问题,“我们没有强烈推动男性也要共享照顾责任,照顾型男子气概也没有在职场被认可,最后女人就是蜡烛两头烧,烧到最后就是退让,”

王舒芸指出,当代女性在教育程度与职场表现上与男性几乎不分轩轾,她们生完小孩后,虽然不像过去女性一样离开职场,但多会因为母职,经历职涯发展往后退、薪资差距与男性拉开、无法选择最理想工作等情况。

最后能维持职场表现的女性,就是靠本身经济能力、跟原生家庭的资源支持。

她表示,完全同意“女人需要更长的产假恢复健康”,但强调要有妥善配套,包含检讨孕产假期的性别平等,让男性同步延长产假,分担照顾责任、学习照顾小孩等;以及推动企业友善职场的措施,例如当员工请产从假、育婴假,企业会立即安排职代,提供协助分摊工作的同事额外奖金,确保育婴假不会影响员工的考绩与年终等。

王舒芸续指,在产假由雇主负担的制度下,政府修法也要面对来自企业的压力。“要说服雇主有社会责任,应共同分担家庭照顾责任,政府也要全面考虑财源、弹性、职代给付等问题。”

台湾生育改革行动联盟则提出,育儿应该“公共化”,延长产假的薪资成本,应该由政府预算支出,而不是转嫁给企业,以避免女性遭遇职场歧视。

针对八周产假是否延长,劳动部回覆BBC中文询问表示,相关议题还需多方讨论,审慎处理,因为《劳基法》及《性别平等工作法》产假规定为强行性规定,即使受雇者有意愿,也不允许出勤,要考量受雇者休养、育儿及就业的不同需求。

Leave a Reply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