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罢免方支持者在7月26日的第一轮选举遭遇挫败,影响第二轮投票气氛。
-
- Author, 蒋宜婷
- Role, BBC中文记者
-
2025年8月20日
8月23日台湾将举行“大罢免”第二轮投票,共有七席国民党立委将接受选民考验,选区集中在台湾中部。
这场由公民团体发起、执政民进党支持的罢免行动,试图翻转2024年选举后“朝小野大”的立法院格局,依罢免成案顺序分为两次选举。
BBC中文采访的多名学者都观察到,本轮选情明显“降温”,罢免团体士气受挫,民进党也因为执政面临“内忧外患”减少动员,预计投票结果维持“零席”被罢免,立法院朝野对立的“政治僵局”还有待解决。
值得关注的是,此前绿营主打的“抗中保台”论述,并未延续到这次选举。外界也密切观望中部选情,将如何影响被视为国民党主席大热、现任台中市长卢秀燕的政治能量。
-
台湾第二轮大罢免:国民党“常胜军”面临去留考验,这七名立委是谁?2025年8月18日
-
台湾“大罢免”惨败的五个启示2025年7月27日
-
“沉默螺旋”下的台湾大罢免,中间选民为何说不?2025年8月2日
1. 罢免方士气受挫
823第二轮“大罢免”一共涵盖七名国民党立委,包含新北市选区的罗明才、新竹县选区的林思铭,以及台湾中部的五名立委:台中市选区的江启臣、颜宽恒、杨琼璎,南投选区的马文君、游颢。
这次选举范围相对小而集中,有别于726第一轮“大罢免”包含24个立委选区、遍及台湾多个县市。

第二轮罢免选举立委选区分布。
多名专家指出,此次选情热度与上轮比较,无论是网路舆论声量或地方选区动员程度,都有显著落差。
国立台北大学公共行政暨政策学系刘嘉薇教授向BBC中文表示,罢免方经历上次一席都未成功的挫败,普遍陷入沮丧情绪,内部也产生不少检讨声音;前次结果也使几名罢团要角接连退出,包含曾作为罢免领衔人、联电创办人曹兴诚,都曾指要罢免团体“放下罢免”、“民主进步党去努力”,对气势产生打击。
七个选区的罢免团体都曾向媒体表态不放弃,但随着投票日接近,过去一周谷歌的搜寻趋势排行榜上,前25名都不见与“罢免”有关字词,本地媒体对大罢免的报导数量也远低于前次。
东海大学政治学系张峻豪教授向BBC中文分析,罢免团体以素人志工为主要参与者,在知名要角和热心金主退出后,选举资源不如先前充足,加上此次选区集中台湾中部,都未分布都会区,“媒体关注度本来就较低”,也使整体宣传效果降低。
前次罢免方积极投入“网路空战”——包含台湾电影圈工作者拍摄罢免短片,作家杨双子发动1043位作家联署,还有投票前夕社群平台Threads上一波“百工百业挺罢免”的发文等,在此次也不见类似操作。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大罢免获执政民进党支持,主要领军人物包括民进党党团总召柯建铭。
张峻豪在台中生活,仍能看到两方支持者张贴标语、站路口拉票等,但感受气氛明显较冷清。他指出,此轮罢免对象大多是资深立委,且好几位出身于政治世家,其中有五位更是在2024大选中取得高于过半的得票数,罢免方在推动罢免“本身难度就较高”。
此次七个选区长年是绿营的“艰困区”,选民结构偏蓝营,地方政治势力不易被挑战,罢免团体在动员连署阶段就不如预期,因而来不及送出连署书,成案较晚,才会延到23日投票,形成第二轮选举。
张峻豪解释,外界普遍预测这次选举可能维持“零席”被罢免,“胜负值清晰”,罢免方评估胜负对于改变国会席次影响力不大,选情也就随之降温。

2. 赖政府的“内忧外患”
除了罢免团体,执政民进党的动员力度也趋冷。
台湾中央研究院政治学研究所助研究员颜维婷向BBC中文表示,这次选举仍可感受到罢免团体努力推动,“想把理念传递出去”,但在支持罢免的民进党方面不仅没有强烈动员,甚至有“反动员”态势,“无论是线上线下,强度都比726之前少了非常多”。
赖清德政府在726罢免后民意满意度明显下滑。近期多项民调都显示,总统赖清德、行政院长卓荣泰满意度皆跌破三成创新低,不仅在社会引发内阁重组的讨论,党内也出现检讨声浪。
日前台湾前副总统、曾任民进党代理党主席的吕秀莲,公开建议赖清德辞去民进党党主席,以挽救民意。
颜维婷指出,赖清德政府这段期间须承受前次罢免失利结果,面对民意检视、重新盘整施政方向,应对接连到来的第二轮大罢免。明显例子是,其先前反对国民党、民众党通过普发全民现金一万元新台币的法案,近期则放软态度接受。
该举措引起民进党内争论和支持者反弹,指行政院原本主张此举违宪,举债发钱违反财政纪律,未真正解决问题,也显得自相矛盾。
“外界看来民进党好像很迷失,他们还没找到有效方法,策略方向不请楚,议题设定方面也失去主导权。”
刘嘉薇也观察到,有别于一个月前,赖清德正面临更严峻的“内忧外患”考验。
她解释,目前台美关税谈判尚未完成,8月1日美国公布的对台对等关税,是既有税率再叠加20%,“叠加税率”概念被外界质疑政府沟通“不透明”,民众也普遍担忧民生经济受到剧烈影响;另外,前阵子台风造成台湾南部重大灾情,政府也被批评救灾不利,执政满意度受到影响。
前次罢免结束后,身兼民进党主席的赖清德曾在民进党中常会表示,面对8月23日罢免投票,“民进党会继续与罢免团体同行”,要求中央党部与各地党公职全力支援公民团体。
刘嘉薇指出,赖清德先前虽然有此公开表态,但面对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民众期待执政党专心处理关税跟内政”的声音,其难以施力助选,反罢方的动员力道也随之降低。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赖清德政府面临前次罢免失利,及国内外政局变化的挑战。
3. “抗中保台”牌失效
值得关注的是,726罢免罢免团体和民进党主打的“抗中保台”论述,也未延续到这次选举。
上回不少选后评论都指出,罢免方诉求的“抗中保台”意识型态路线在国会议员层级的罢免案未奏效,其主张多位遭提案罢免的立委“亲中”与中国关系密切,而非以这些立委问政或选区服务不佳为罢免理由,导致结果全面失败。
刘嘉薇指出,“抗中保台”牌在前次罢免未形成帮助,该路线仅凝聚绿营同温层,却把中间选民化为敌人,对动员投票没有助益,甚至形成负面效果,激发不少非理性行为,引发民众反感。
张峻豪表示,“抗中保台”是民进党近十年选举的“神主牌”,在上次无法发挥作用,甚至造成反效果,民进党基于理性考量,会改变操作策略外,这次七席立委选区多集中政治势力更为传统的选区,相较于国家发展、两岸关系议题,选民关系与投票行为与地方派系、意见领袖连结更深。
这也形成此次罢免团体的诉求偏向讨论地方性议题,试图呈现该立委对地方建设失职、多年政见未落实、青年发展困境,或有贪污前科等经历。
“但我相信‘抗中保台’这个概念还是会继续出现在台湾选举中,尤其是2028年总统大选,”张峻豪指出,台湾选民思考国家层级的领导人时,还是会衡量其对于两岸关系、国防外交的论述跟理念。
颜维婷则指出,“中国对台湾的野心全世界都知道,存在一个主权对另一的主权挑战的客观事实”,但“抗中保台”口号经历多次选战,已被高度“工具化”跟“政治化”,随着双方立场极化,这个国安问题却变成只有单一政党在谈,无法沟通和形成共识,是台湾目前需面对的困境。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抗中保台”是前次罢免选举主要论述。
4. “符合常态”的罢免选举
多名专家都认为,此次罢免选举在规模缩小、蓝营基层实力强、胜选气势延续等三个条件下,罢免方更难罢免成功,结果很可能是“7:0”。
颜维婷表示,随着选举热度“降温”,此次结果会更接近过往罢免选举的“模式”,投票率不会像前次这么高,进而出现“同意票数和不同意票数都超过门槛”的罕见情况。
根据台湾《公职人员选举罢免法》,通过罢免必须达成两项门槛:一是“有效同意票数多于不同意票数”,二是“同意票数达原选区选举人总数四分之一”。简言之,即使投票结果是同意罢免大于不同意,若人数不达门槛,一样无法形成罢免。
颜维婷解释,“通常罢免选举不会通过,都是因为同意票根本不会达到门槛”,但上次罢方与反罢方强烈动员,使原以“负面动员”为主的罢免选举,出现大量投下“不同意罢免”的选民,形成“不同意票又都多过于同意票”的状况。
回顾726罢免选举,整体平均投票率突破55%,高于过往台湾所有罢免选举的投票率,其中花莲选区傅崐萁的投票率甚至突破六成。
包括台北市王鸿薇、台北市徐巧芯、新北市叶元之、台中市罗廷玮、花莲县傅崐萁等人,同意票虽然都超过选举人数四分之一的罢免门槛,但靠着“不同意票数高于同意票数”而免于被罢免。
颜维婷指出,随着罢免选举选情“冷却”回归“常态”,台湾社会内部撕裂的状态也会有所缓和。目前民众对罢免案的攻防和关注降低,公众讨论主要集中在8月23日要同步举行的“核三重启公投”。
“726的社会对立有点严重,双方政治人物在过去几个月要负非常大的责任,仇恨动员支持者、激化对另一方的敌意,” 她解释,台湾极化情况并未走到极端,民众普遍接受罢免结果,认为符合民主体制、有其正当性,但仍是需要关心的现象。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台中市长卢秀燕(右一)为国民党中生代重要政治人物。
5. 奠定卢秀燕地位?
此次七位面临罢免的立委当中,台湾中部选区立委就有五个人,其选情和结果也被认为将牵连中台湾的政治版图,是检验台中市长、国民党中生代政治人物卢秀燕影响力的机会。
外界普遍认为卢秀燕是2028年国民党有望提名的总统候选人,也是国民党近期面临党主席改选的有力人选之一。
卢秀燕从政超过20年,有多届立委经验,2022年成功连任台中市长,“台中妈妈”的亲民形象受到其选民认可。
这两轮罢免选举都可见到卢秀燕积极助选的身影,不仅陪同中部立委扫街拜票,也多次与国民党主席朱立伦联手为反罢免造势活动站台。
刘嘉薇指出,这次罢免选举对于卢秀燕是一次政治检验,“如果这些立委没有被罢免,将代表卢秀燕辅选成功,垫高她在党内和台湾政坛的地位。”
张峻豪则认为,这次选区基本上都是蓝营优势选区,对于卢秀燕而言只是“守成”,“她能不能把影响力或政治能量,扩张到中台湾之外,我觉得还需要更多努力,也不会把这次罢免结果连结到她的政治影响力上。”
但他也观察到,卢秀燕已在为未来竞逐总统大位做准备,目前对竞争党主席不感兴趣,可能是担心该职位耗损其政治能量,“想要减少犯错”,想循上次侯友宜不选党主席、直接竞选总统的路线前进。
颜维婷也指出,卢秀燕是当前国民党中生代重要政治政治人物,无论823结果如何,“她何时会承接国民党领导人位置,各方都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