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7日

全球对Labubu的需求激增,这款丑萌的毛绒精灵玩偶受到蕾哈娜、金·卡戴珊和大卫·贝克汉姆等名人青睐,随之涌现的大量假货则揭示了玩具行业的阴暗面。
可能因其“山寨”属性,这些仿冒品被称为Lafufu,它们同样拥有追随者,在这场大范围的热潮中形成了一个亚文化群体。但这些假货已引起各大洲买家、消费者保护机构、海关官员,以及自2019年起开始生产Labubu的中国公司泡泡玛特的警惕。
假货不仅引发了消费者投诉,官员们还指出Lafufu存在安全隐患,并检测出可能含有有害化学物质。
去年,韩国流行音乐组合BLACKPINK成员Lisa在社交媒体上晒出包上挂着小Labubu、怀里抱着大Labubu的照片,此后正版收藏款便迅速走红。泡泡玛特上周表示,Labubu的热潮推动公司销售额大幅增长,今年上半年营收超过19亿美元,已超过2024年全年营收。
该玩偶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其独特的销售模式,它们常以“盲盒”形式发售,买家无法预知盒中是哪款玩偶。这种模式激发了购买热情,社交媒体上的拆盒视频也因此大量涌现。但这种神秘性也为假货充斥市场提供了可乘之机。
在英国,与政府合作处理消费者保护事务的非营利组织英国特许贸易标准协会本月就仿冒Labubu销量上升发布“紧急警告”。该协会称,这些假货“产自不安全的生产场所,做工粗糙”,且可能含有有害化学物质,“可能对儿童器官造成终身损害”。
该协会表示,其工作人员已从英格兰和苏格兰的商铺查获了数以千计的仿冒玩偶,部分线索来自家长举报。此外,协会正就假货泛滥现象与有组织犯罪集团的关联展开调查。
7月,塞浦路斯新闻媒体报道称,海关官员在全岛范围内开展了针对仿冒Labubu的突击检查,从店面查获了1300多个假玩偶及相关产品。报道指出,海关同样就其安全风险发出了警告。
北京,一个爱马仕包上佩戴的Labubu玩具挂饰。该玩具的热销催生了大量仿制品。
上周,美国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表示,已下令在港口查获数以千计的仿冒玩偶,并警告称Lafufu违反了禁止三岁以下儿童使用的产品采用小零件的规定,这些假货“极易碎裂”,存在“严重的窒息和致命风险”。
商业改进局在收到大量投诉后,也对假冒产品发出了警告。截至周二,在该机构的“诈骗追踪器”上搜索Labubu关键词,已显示超过100起投诉案例,其中包括一位祖父(母)在孙女生日时不知情地寄送了假冒产品。
部分投诉还凸显了消费者组织此前指出的风险:弗吉尼亚州一名消费者周六称,从一名声称售卖正版Labubu的卖家处购买了六个玩偶,结果全是残次品,其中一个甚至缺了一只手;加利福尼亚州一名消费者8月12日表示,诈骗者承诺售卖正版Labubu,实际发来的却是“破损的玩具”。
中国海关部门表示正采取措施遏制假货流通。6月,中国海关查获了20多万件仿冒Labubu产品;上个月几乎每天都有查获记录,累计查获数万个假玩偶。
Labubu这一怪兽玩偶由生于香港、长于荷兰的艺术家龙家升于2015年创作。围绕它引发的狂热风潮促使泡泡玛特积极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上个月,泡泡玛特在新加坡的子公司向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联邦法院起诉7-11连锁便利店及其部分门店,指控这家协助加盟商补货的连锁企业侵犯知识产权。
7-11需在下个月作出回应。该诉讼要求对方赔偿损失及相关费用,并责令该特许经营体系停止销售仿冒产品。7-11未立即回应有关该诉讼的置评请求。
巴黎一家泡泡玛特店里的Labubu精灵玩偶。中国海关表示正努力遏制假货泛滥的趋势。
泡泡玛特似乎正试图借Lafufu这一仿冒品热潮来保护原创品牌。据中国官方媒体《第六声》报道,该公司已于7月在中国申请注册“Lafufu”商标。
但TikTok上部分收藏者表示,Labubu热潮已开始降温。这意味着,或许在泡泡玛特控制住假货泛滥的局面之前,市场需求就已逐渐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