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来源,Daniel Ceng/Anadolu via Getty Images
-
- Author, 余美霞,李雨梦
- Role, BBC中文记者
-
4 分钟前
45岁的钟先生和太太养了只猫,住在大埔宏福苑宏昌阁十年。他向BBC中文记者表示,火从地下烧到自己住的23楼,只是十分钟的时间。
当日下午3点多,他接到电话,知道大厦着火了。当时太太和猫还在家里,逃不出来,他马上从公司赶回家。到了现场,火势已经非常猛烈,整栋大厦烧得通红,火舌夹着黑色浓烟从窗户蹿出去。
11月26日下午,香港大埔居屋宏福苑发生五级火警,至今已造成至少55人死亡,包括一名消防员。明火27日下午仍未完全熄灭,记者发稿时已焚烧超过26小时。早些时候港府公布的数据是44人死亡,279人失联。这已是香港至少63年来最致命的火灾。
屋苑有8座大厦,去年开始进行大维修,外墙全架起竹棚,被绿色围网包裹。宏昌阁是起火的第一栋——火苗从这里出发,然后一栋栋蔓延吞噬。
消防处曾表示,现场温度非常高,承认救援困难。
一开始,钟先生和太太还能联系得上。太太在电话里对他说,自己躲在卧室里,但烟雾越来越大,顶不住了,快要晕过去。钟先生焦急,但无能为力,只能一直提醒太太“撑住”。二人只能靠WhatsApp沟通,但晚上7点以后,他再联系不上太太,“应该真的晕了……我都不敢再打她的电话。”他对BBC中文说。
钟先生冲进现场找消防员,“不断求救、求救了几十次”。消防员说已经派人上去,但还没救得到。天开始亮了,火还没有烧完,这一整晚上他都在现场留守。
记者27日早上找到他时,钟先生双眼通红,身边有弟弟陪着。他们不理解火为什么会烧得那么快。弟弟展示着手机里烟雾瀰漫的照片,哽咽着说,“十分钟就已经这样,是没可能逃生的,根本是强行把人焗死了……”
图像来源,Hou Yu/China News Service/VCG via Getty Images
香港大埔宏福苑发生五级火警,死亡人数已创下纪录。
等待
这场火灾的死亡人数已经追上1962年8月深水埗大火的纪录。当时的火灾夺走44条人命。此后香港于1964年仿效美国建立火警分级制度。宏福苑火灾之前最近的五级火警发生在2008年的嘉禾大厦,造成4人死亡。
宏福苑大火发生在11月26日下午接近三点。82岁的邬婆婆向BBC中文记者回忆,当时自己正在宏盛阁的家里跟几个邻居打麻雀。突然间,朋友们逐一接到亲人来电,告知“隔壁着火了”。朋友们打开电视看,发现原来是同一屋苑的宏昌阁着火,大家心想着“没事”,就继续打。
但玩不到一局,朋友的丈夫又打来,说火已经烧过来了。她们只好动身,慢慢坐电梯下楼。
到了地下,浓烈的烧焦味涌进鼻子,邬婆婆才发现同一屋苑内7座大厦都已经着火。她的心开始乱起来、“很不舒服”,不明白为什么起火。她后来听别人说,装修师傅抽烟,绿色的网就是这样被烧起来。
记者找到邬婆婆时,她坐在宏福苑旁边广福邨的平台,身边有一名外佣陪着她。朋友已经四散,寻找落脚地,有人建议邬婆婆到酒店暂避,儿子也说要来接她,但邬婆婆说不想走。
这个屋子她住了42年。“我说你(儿子)不要来,我不会去;我要坐在这里看看它怎样情况,它(大火)平静了,我才安乐。”
但大火没有休止。下午6点天黑后,失联个案不断增加,消防将火警升至五级。8点,消防公布有13人死亡,包括一名为37岁的消防员。
有居民在火灾现场高举写有家人名字的纸皮,询问有否见过家人踪迹;有人焦急如焚,直接去医院等候。
记者在位于沙田的威尔斯亲王医院急症室找到另一位钟先生。他的女朋友与住在宏昌阁的60岁父亲失联,所有亲戚到不同医院候命,等待一个机会,看看救护车上是否有自己的亲人。
图像来源,Isaac Lawrence/Getty Images
截止11月27日下午3时,罹难人数已升至55人。
午夜失联的母亲
大火整整烧了一夜。记者在翌日9点再到达现场时,火势明显受控,受波及的7栋大厦中,剩下3栋仍有零星明火。所有大厦外墙被薰黑,剩下棚架残骸,天空飘着黑烟。
大埔民政事务处昨晚开放广福社区会堂、东昌街社区会堂,为受灾居民提供临时庇护中心;中华基督教会冯梁结纪念中学亦提供暂避服务。
截止27日早6时,罹难人数已升至44人,另有279人仍然失联。
40岁的冯小姐还没有找到自己的母亲。
她与父母一起住在宏昌阁。昨天她和父亲上班,剩下长期病患的母亲一人在家。火烧起来后很快往上攻,困住了母亲。一开始,冯小姐收到邻居的电话,知道她与母亲在一起躲在厕所里,大家照应,但到午夜12时,她与邻居失去联络,直到现在。
她曾经报警。她今早接到警方电话,反问母亲会否有可能已经自行逃生。冯小姐很生气,情绪激动,“我已经失联了……宏昌阁烧到什么情况,你比我们清楚!需要救援的人可否可以自行逃生得到?”
据2021年政府人口普查数据,宏福苑总人数为4,643人。根据消防署数字,救援行动中共动用128架消防车、57架救护车,共767名消防及救护人员。
现场市民大多神色凝重,脸上露出疲态。下午,记者在现场看到负责运送尸体的车辆开始到场运送遗体。有家属在场认尸后,需要亲友搀扶离开。
图像来源,Peter PARKS / AFP via Getty Images
据2021年政府人口普查数据,宏福苑人口总数为4,643人。
火警钟声?
所有受访者均表示大厦火警钟没有响过,全是从新闻或亲友口中得知着火消息。
72岁的陈婆婆自己一个在家。火烧来的时候,她“只听到外面很吵、很吵”。直到在韩国旅行的女儿看到新闻,给陈婆婆打电话,让她赶紧拿电话钥匙出来,陈婆婆才逃了下去。
陈婆婆说,她没有听到火警钟声。
宏福苑一共有八座,接近2000户,是上世纪80年代初入伙的居屋屋苑,楼龄达42年,自去年开始进行大维修,接近完工阶段。这一次维修工程金额高达3.3亿港币,每户住户需摊分接近16万至18万。
陈婆婆说,自维修开始,她就很害怕。她经常在家里闻到焦味,“在家有时候很臭”。维修时声音很大很吵,她也会问女儿,“在家怕不怕有什么问题?”
目前已知的让大火迅速蔓延可能因素包括大修期间围网的材料、窗户贴有易燃的发泡胶板、当时的风力等。官方尚未说明起火原因,但保安局局长邓炳强表示,消防发现两处“不寻常”,除了防水帆布及塑胶布阻燃效果低于合规格物料外,另一疑点是大厦玻璃窗贴上易燃发泡胶。
钟先生气愤地说,几乎每一天都看见工人在抽烟,有时候在家里也会闻到味道,“每个人都知道。”他又记得,每一户家窗户外都被贴上发泡胶板,工程公司的说法是防止玻璃爆破,“没有想过它一烧烧到那么厉害。”
警方在凌晨以涉嫌“误杀”为由拘捕3名男子,分别是大厦维修工程公司的董事及顾问。廉政公署已就宏福苑大维修工程怀疑涉及贪污展开调查。
78岁的梁太记得工人们曾经说过,新年之前就会完工了,她很期待。“因为搞了很久,很闷,很不舒服,又黑漆漆的。”
维修从去年7月开始。根据业主法团的网站,工程包括外墙打凿、换喉、石屎修葺等。棚架从8月开始搭起,至今超过一年。
每次工人开工,为了避开粉尘,梁太都会跑到街上去。昨天火烧来的时候,她正在超市买东西,听见旁边商户大喊“着火了”。她冲到街上去,在警方封锁线外站着,眼看着火从一边烧到另一边,从地下冒上大厦楼顶,然后爆炸,“砰,好像一块火球”。
“每个人都站在那里看,出不了声。”隔天,她和丈夫再回到现场,情绪软化,她才开始哭起来。梁太告诉BBC中文,自己一家是最早入住宏福苑的一批,分期供款10年,住了40年。家一夜变成颓垣,她整晚失眠,“今早看到它火小一点,心都舒服点 ,我现在才懂哭。”
图像来源,Tommy WANG / AFP via Getty Images
11月26日入夜后,不少市民自发自备物资前往大埔支援。
救援
许多市民在火灾发生后马上行动起来。不少人在社交平台上协作分享寻人讯息。11月26日晚入夜后,也有市民自发前往大埔支援。
午夜12点左右,曾任消防队长的Linus与朋友准备湿纸巾、茶和棉被,从港岛乘的士前往大埔社区会堂。沿路上都看见不少香港人组成人链传递物资。
他目测,在社区会堂里约有100人,而在场帮忙的市民有300人左右,大家分发物资时均相当有序。Linus形容,凌晨时分现场无家可归的人很多都睡不着,在看手机或现场的直播。大约到凌晨3点,物资大致分配和整理完成,他最后于5时离开。
天亮以后,物资仍不断涌进大埔。有人创建了社区资源整合网站以及报平安表单; 有市民响应呼吁前往红十字会捐血,不少捐血站出现人龙。
Mandy是其中一位。今日中午,她在网络上看到呼吁捐血的消息,想着自己是O型血,可以出一点力,于是询问老板能否在午饭的时间前往捐血。
到达荃湾捐血站后,Mandy观察到前方已经有约20人在排队,后来又来了30多位。大家都没有说话,默默去排队,“那种感觉就是大家都懂大家在做什么。”她告诉BBC中文记者。
她记得今早坐巴士上班时,整车人都很安静,大家都在低头关注火灾的发展。她很感谢消防员的付出,“每个人都还在等希望,而这些希望都是消防员带给他们”。
下午3时,消防处表示大火死亡人数升至55人,当中包括两名外佣。
消防处副处长黄嘉荣强调,到这一刻从来没有放弃,不排除会救出更多伤者。




